中国内地A股市场主要宽基指数
上证综合指数
上证综合指数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主要的综合股价指数,旨在反映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所有股票(包括A股和B股)的整体表现。
指数特点与历史
- 采用市值加权平均法计算
-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,基点为100点
- 正式发布于1991年7月15日
- 历史最高点:6124.04 (2007年10月16日)
- 历史最低点:99.98 (1990年12月19日)
主要成分股
上证综合指数包含所有在上交所上市的股票(约1100多只),包括:
注:2020年7月22日起修订编制方案,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(ST、*ST)的股票,延长新股计入指数时间,并将科创板上市证券纳入指数样本空间。
行业构成分布
指数关键数据
成分股数量
1177只
基日点数
100点
创立年份
1991年
历史最高点
6124点
深证成份指数
深证成份指数(简称深证成指)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主要股指,旨在反映深圳市场的整体运行情况和多层次市场特点。
指数特点与历史
- 从深交所选取500家市值大、流动性好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股
- 以样本股的自由流通股数为权重,采用派氏加权法计算
- 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日,基点为1000点
- 2015年5月20日实施扩容改造:样本股数量从40家扩大到500家
- 历史最高点:19600.03(2007年10月10日)
主要成分股
样本股定期调整,通常在每年1月和7月的第一个交易日实施。
行业构成分布
指数关键数据
成分股数量
500只
基日点数
1000点
创立年份
1994年
历史最高点
19600点
沪深300指数
沪深300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,选取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中规模大、流动性好的300只A股作为样本,以反映沪深市场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。
指数特点与历史
- 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市值加权计算
- 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,基点为1000点
- 正式发布于2005年4月8日
- 成分股调整通常在每年6月和12月进行
- 是多种ETF基金、指数基金及股指期货的标的
主要成分股
注:权重数据为参考时间点的示例,实际权重会随市场变化定期调整。
行业构成分布
指数关键数据
成分股数量
300只
基日点数
1000点
创立年份
2005年
编制方式
自由流通市值加权
创业板指数
创业板指数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,选取创业板市场中市值规模大、流动性好的100家上市公司股票作 为样本,以反映创业板市场的整体运行情况。
指数特点与历史
- 采用自由流通量加权,派氏加权法计算
- 以2010年5月31日为基日,基点为1000点
- 正式发布于2010年6月1日
- 历史最高点:4037.96(2015年6月5日)
- 历史最低点:585.44(2012年12月4日)
- 2019年优化编制方案,调整周期改为半年制
主要成分股
注:成分股的调整周期为半年,调样实施时间为每年的6月和12月。
行业构成分布
指数关键数据
成分股数量
100只
基日点数
1000点
创立年份
2010年
市值覆盖率
52%
中证500指数
中证500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,旨在综合反映沪深证券市场内中等市值公司的整体状况。
指数特点与历史
- 选样方法:剔除沪深300指数样本股及最近一年日均总市值排名前300名的股票,从剩余股票中按照日均总市值选取排名前500名的股票
- 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市值加权计算
- 成分股汇聚了一批"专精特新"的细分行业优质企业
- 发布于2007年1月15日,基日为2004年12月31日,基点为1000
- 市值特点:成分股以总市值在100-500亿元人民币的中小市值公司为主
行业特点
聚焦于高端制造、科技等高成长性新兴产业,对新经济相关行业配置更高。具体行业权重分布见右侧图表数据。
市值分布特征
100-200亿元
约40%
200-300亿元
超35%
300-400亿元
超13%
400-500亿元
剩余比例
注:中证A500与中证500不同,两者在编制规则、市场表征性和投资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。
行业构成分布 (截至2024年4月)
指数关键数据
成分股数量
500只
基日点数
1000点
创立年份
2007年
市值特征
100-500亿元
香港市场主要宽基指数
恒生指数
恒生指数由恒生银行属下的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负责计算和管理,是香港股票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指标。
指数特点
- 由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、市值最大及成交最活跃的公司组成
- 成分股经过流通市值调整,以反映其可投资性
- 为避免指数偏重个别股份,设有百分之八的股份比重上限
- 市场代表性:市值和成交额涵盖率均约为香港主板市场的68%左右
主要成分股
注:权重数据截至2025年2月,成分股和权重会定期调整。
行业构成分布
指数关键数据 (截至2025年2月)
成分股数量
83只
总市值
26.7万亿港元
市值涵盖率
68.2%
成交额涵盖率
68.3%
恒生中国企业指数
恒生中国企业指数(简称国企指数或H股指数)由恒生指数有限公司计算,旨在反映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的整体表现。
指数特点
- 包含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H股、民企股和红筹股
- 采用流通市值加权计算
- 为避免指数受个别大市值成分股影响,对每只成分股的比重设有上限
- 成分股数量目前为50只
上市类型分布 (截至2020年12月)
H股
36.87%
建设银行、中国平安、工商银行等
红筹股及民营企业
63.13%
腾讯控股、美团、阿里巴巴等
主要成分股
行业构成分布
成分股类型说明
H股
在内地注册成立的企业,以外资股形式在香港上市交易的股票
红筹股
在境外注册,但主要业务在内地的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
民营企业
中国内地民营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
指数对比分析
行业分布对比
指数基本特征对比
指数名称 | 成分股数量 | 创立年份 | 编制方式 | 市值特征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上证综指 | 约1177只 | 1991 | 市值加权 | 全市场 |
深证成指 | 500只 | 1994 | 派氏加权 | 大中型 |
沪深300 | 300只 | 2005 | 自由流通市值加权 | 大型蓝筹 |
创业板指 | 100只 | 2010 | 自由流通量加权 | 新兴成长 |
中证500 | 500只 | 2007 | 自由流通股本加权 | 中等市值 |
恒生指数 | 83只 | 1969 | 流通市值加权 | 香港蓝筹 |
恒生中国企业 | 50只 | 1994 | 流通市值加权 | 中国内地企业 |
投资特点与适合人群分析
稳健型投资者
追求稳定收益和风险控制的投资者
沪深300指数 大盘蓝筹
恒生指数 成熟市场
平衡型投资者
兼顾增长与稳定的投资者
上证综指/深证成指 广泛覆盖
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内地优质企业
进取型投资者
追求较高回报,能够承受较大波动
创业板指 高新技术
中证500 专精特新